水處理過濾用石英砂:特性、應用與技術要點全解析
在水處理行業,石英砂是應用*****的過濾介質之一,憑借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低成本及易獲取性,成為市政供水、工業廢水處理、泳池凈化等場景的 “基礎過濾材料”。與其他過濾介質相比,水處理用石英砂不僅能高效截留雜質,還可與活性炭、無煙煤等形成多層濾料系統,進一步提升水質凈化效果,其市場規模占水處理過濾材料總量的 60% 以上。**特性:適配水處理場景的關鍵優勢水處理過濾用石英砂需滿足特定性能要求,**特性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顆粒級配可控,常規粒徑范圍為 0.5-1mm、1-2mm、2-4mm 等,不同粒徑搭配可形成 “上粗下細” 的濾層結構,既保證水流順暢,又能逐層截留懸浮物;例如市政水廠常用 0.8-1.2mm 石英砂作為上層濾料,搭配 2-4mm 底層石英砂,形成梯度過濾體系。二是化學穩定性強,在 pH 值 2-12 的水體環境中不溶解、不釋放有害物質,且耐氧化(如含氯水體)、耐酸堿腐蝕,避免對水質造成二次污染,這是普通河砂、海砂無法替代的優勢 —— 海砂含有的鹽分和貝殼雜質會導致水體氯離子超標,而河砂易受有機物污染。三是機械強度高,磨損率≤0.5%、破碎率≤1%,在反沖洗過程中(水流速度 15-20m/h)不易粉化,使用壽命可達 3-5 年,大幅降低更換成本。
過濾原理:“截留 + 吸附” 雙重凈化機制水處理用石英砂的過濾過程,本質是 “物理截留” 與 “吸附凝聚” 的協同作用。當水體流經石英砂濾層時,首先通過篩濾作用截留大于濾料孔隙的懸浮物(如泥沙、藻類、膠體顆粒);其次,細小雜質會因 “慣性碰撞”“布朗運動” 被濾料表面捕獲,形成一層 “濾膜”,進一步提升過濾精度。同時,石英砂表面的硅羥基(-SiOH)具有微弱吸附性,可吸附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如 Fe3?、Mn2?)和有機污染物(如腐殖酸),配合投加的絮凝劑(如聚合氯化鋁),能將微小雜質聚合成大顆粒,更易被濾層截留。以工業循環水處理為例,當含油量≤20mg/L 的循環水進入石英砂過濾器后,經過 1.5-2m 厚的濾層(粒徑 1-2mm),出水含油量可降至 5mg/L 以下,懸浮物含量≤1mg/L,滿足循環水回用標準。而在市政飲用水處理中,石英砂濾池通常設置在沉淀池之后,能將沉淀池出水的濁度從 10NTU 降至 1NTU 以下,為后續消毒工序提供質量原水。選型標準:根據場景匹配**參數選擇水處理用石英砂,需重點關注四大**參數,避免因選型不當導致過濾效率下降或設備故障。一是純度,市政供水和飲用水處理需選用 SiO?含量≥98% 的石英砂,避免雜質離子溶出;工業廢水(如電鍍廢水)則可適當降低至 95% 以上,但需檢測重金屬含量(Pb、Cd、Cr??等≤0.001%)。二是粒徑與級配,濾層厚度 1.2-1.5m 時,建議采用 “雙層級配”:上層 0.8-1.2mm(占比 60%)、下層 2-4mm(占比 40%),確保孔隙率≥45%,水流阻力小;若處理高濁度水(濁度≥50NTU),需增加 0.5-0.8mm 細砂層,提升截留能力。三是含泥量,必須控制在 1% 以下,含泥量過高會堵塞濾料孔隙,導致反沖洗頻繁(從常規的 2-3 天一次縮短至 1 天 2 次),增加能耗。四是密度,標準值為 2.65g/cm3,密度過低的石英砂(如含較多長石雜質)在反沖洗時易被沖走,需通過比重測試篩選合格產品。應用場景:從市政到工業的***覆蓋水處理用石英砂的應用場景極為***,涵蓋多個領域。在市政供水中,作為常規濾池的**濾料,全國 90% 以上的自來水廠采用石英砂過濾工藝,部分水廠還會搭配無煙煤形成 “煤 - 砂雙層濾料”,提升對有機物的去除率。在工業廢水處理中,電鍍廢水處理用石英砂可截留重金屬氫氧化物沉淀(如氫氧化鉻),化工廢水處理中則用于預處理,降低 COD(化學需氧量)和懸浮物含量,為后續生化處理減負。在民用場景中,泳池水處理常用 0.5-1mm 石英砂,配合硅藻土形成復合濾層,出水濁度≤0.5NTU,保證泳池水質清澈;家庭凈水器中的石英砂濾芯(粒徑 0.2-0.5mm)則可初步過濾自來水雜質,保護后續 RO 膜(反滲透膜)。此外,在海水淡化預處理中,石英砂過濾器能去除海水中的泥沙和藻類,避免堵塞反滲透膜;在雨水回收系統中,石英砂濾層可將雨水濁度從 20NTU 降至 5NTU 以下,滿足綠化灌溉和道路沖洗需求。

維護要點:延長壽命與保障效率的關鍵日常維護對提升石英砂濾料性能、延長使用壽命至關重要,**在于 “合理反沖洗” 和 “定期檢測”。反沖洗是***濾層截留雜質的關鍵工序,需控制三大參數:反沖洗水強度 15-20L/(m2?s)、反沖洗時間 5-8 分鐘、反沖洗周期 2-3 天(根據出水濁度調整,當出水濁度>1NTU 時需立即反沖洗),避免反沖洗不徹底導致濾層板結,或反沖洗強度過大造成濾料流失。同時,需每 6 個月檢測一次石英砂性能:一是篩分檢測,若粒徑<0.5mm 的細砂占比超過 10%,需補充新砂;二是磨損率檢測,若磨損率>1%,說明濾料已老化,需部分更換(更換量為總量的 30%);三是水質檢測,檢測出水的 pH 值、重金屬含量,判斷濾料是否存在溶出問題。在高污染場景(如印染廢水),建議每年進行一次 “酸洗再生”:用 5% 的鹽酸溶液浸泡濾料 4-6 小時,去除表面附著的有機物和重金屬,恢復吸附性能,可延長使用壽命 1-2 年。
市場趨勢:綠色化與定制化發展隨著水處理行業對 “高效、低碳” 的需求提升,水處理用石英砂正朝著兩大方向發展。一是綠色再生技術,傳統廢棄石英砂多作為固廢填埋,近年出現 “破碎 - 酸洗 - 篩分” 再生工藝,可將廢棄石英砂的回收率提升至 80% 以上,再生砂性能接近新砂,大幅減少資源浪費,目前該技術已在江蘇、廣東等工業大省試點應用。二是定制化濾料,針對特殊水質(如高氟水、高砷水),研發 “改性石英砂”—— 通過負載氧化鋁、羥基磷酸鈣等物質,提升對氟、砷的吸附能力,例如某企業生產的改性石英砂,對氟的去除率可達 90% 以上,遠超普通石英砂(20% 以下),已在內蒙古、山西等高氟水地區推廣。未來,隨著《“十四五” 水處理產業發展規劃》對水質標準的進一步提升,水處理用石英砂將更注重 “高性能 + 低能耗”,與膜過濾、高級氧化等技術的協同應用也將成為趨勢,為水處理行業提供更高效、經濟的凈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