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夢 共運未來 ——2025 年 “匠心眾運” 建筑模型
2025 年 “匠心眾運” 建筑模型文化系列賽事由國家體育總局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中國航海模型運動協會聯合主辦,以上海科技藝術教育中心、閔行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等為承辦單位,于 10 月至 12 月相繼在上海、新疆、山東三地啟幕。賽事以 “傳承建筑文脈、賦能創新實踐” 為重點,融合講座、賞析、互動、體驗、競賽五大板塊,打造了一場兼具專業性與普及性的建筑文化盛宴。
一、賽事啟幕:多維布局,構建建筑文化傳播新生態
(一)多平臺的跨界聯動
賽事依托多平臺的資源優勢。除重點競賽環節外,創新設置大咖講座、模型賞析、展示體驗等多元活動,既保留建筑模型競賽的專業屬性,又通過科普互動降低參與門檻,讓不同年齡、學段的參與者都能感受建筑文化的魅力。
(二)分站特色與全國聯動
賽事采用 “分站舉辦、全網聯動” 模式,上海站、新疆站、山東站分別結合地域文化特色設計活動內容。上海站聚焦現代建筑,設置有名體育建筑模型制作賽;新疆站側重傳統工藝傳承,強化斗拱搭建傳統項目;山東站主抓制作工藝,參賽學生在制作工藝上展開比拼。同時搭建官方新媒體平臺,實現各分站精彩作品線上展示、異地互動,累計線上瀏覽量超 200 萬人次。
(三)科技賦能的傳播創新
賽事采用照片直播、視頻展示、新媒體發布、多為維宣傳矩陣,實時呈現活動盛況。線上平臺開設作品互動區與業內人士答疑區,學生可分享創作心得、請教技術問題,專業教師在線解答材質選擇、工藝技巧等疑問,形成 “創作 — 交流 — 提升” 的良性循環。
二、賽場風采:多元主體,演繹匠心傳承與創新
(一)青少年:在實踐中解鎖建筑文化
青少年群體成為賽事主力軍,參賽作品兼具創意與溫度。上海站的中學生團隊以紙質材料準確復刻傳統建筑,通過比例還原與細節雕琢傳遞建筑記憶;傳統建筑特色項目中,學生們專注于斗拱搭建與彩繪,在榫卯拼接、色彩搭配中感受古建筑的工藝之美。線上互動區里,年輕創作者們分享 “砂紙打磨墻體紋理”“ABS 塑料板制作窗戶框架” 等技巧,相關話題引發推廣討論。
(二)實踐體驗:沉浸式感受建筑工藝
新疆站的活動中,專業的模型老師現場授課。親手指導,帶領學生學習建筑模型的制作技巧。通過實踐,親手搭建,讓沒有基礎的同學也可以快速感受建筑模型的魅力,沉浸式體驗建筑工藝和背后的文化傳承。
三、行業共振:以賽為媒,搭建文化傳承與人才培養橋梁
(一)賽教融合的實踐探索
賽事期間舉辦的大咖講座聚焦行業熱點,邀請古建筑保護業內人士、建筑模型高手分享 “古建筑模型搭建繪制”“校園建筑模型活動開展方式” 等內容。來自全國不同學校的參賽同學,通過這次活動學習了建筑模型背后的文化和技能。
(二)傳統與現代的文化交融
賽事成為建筑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從青少年復刻的斗拱結構,到現代主義建筑模型的創意演繹,作品既展現了傳統建筑工藝的薪火相傳,也體現了模型創作者對生態宜居、城市更新等時代命題的思考。展示體驗區中,傳統木質工藝與現代建筑技術的直觀對比,讓參與者清晰感知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脈絡。
(三)工匠精神的大眾培育
賽事倡導 “精益求精、知行合一” 的工匠精神,無論是學生在模型制作中反復打磨細節,還是業內人士在答疑中嚴謹傳授技巧,都在傳遞對品質的追求。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競賽作品中,更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交流,滲透到廣大參與者的創作實踐中,為建筑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注入精神動力。
四、結語:匠心不輟,共繪建筑文化新藍圖
2025 年 “匠心眾運” 建筑模型文化系列賽事通過多元形式,讓建筑文化走出專業殿堂,走進大眾生活。從上海的紅色建筑復刻到新疆的地域特色創作,從青少年的創意實踐到行業業內人士的經驗分享,每一個環節都承載著對建筑文化的熱愛與傳承。隨著分站賽事的陸續推進,賽事所倡導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精神,將激勵更多人以匠心為筆,在建筑文化的沃土上持續耕耘,為推動我國建筑文化繁榮發展、從 “建筑大國” 邁向 “建筑強國” 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