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園果業:以資源為基,300份李杏種質賦能產業升級
秦嶺山下的西安市鄠邑區,孕育著一家深耕李杏桃產業二十余年的種業企業——豐園果業。自2002年設立以來,這家企業便以種質資源為發展根基,在200多畝的園區內精心保存國內外李杏種質資源300多份,用豐富的基因庫為產業升級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成為區域林果產業創新發展的典范。
種質資源是種業創新的“芯片”,豐園果業對此有著深刻認知。為做好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企業不僅打造了標準化的種質資源保存基地,還創辦西安市李杏研究所作為科研支撐平臺,形成育、繁、推一體化的完整體系。科研人員常年扎根田間,對每份種質資源的生長特性、抗逆能力、果實品質進行系統研究,為品種選育積累了詳實的數據基礎。這種“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科研態度,讓企業在品種創新上屢獲突破。
經過多年攻關,豐園果業先后選育出李杏桃新品種20多個,其中14個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授權,8個通過國家、省級果樹新品種審定,一系列優良品種的誕生打破了傳統種植品種單一、效益不高的困境。在鄠邑區五竹街道的種植基地里,果農王師傅正忙著采摘“豐園紅”杏,他笑著說:“這個品種坐果率高,果子又大又甜,收購價比老品種高不少,一畝地能多賺兩千多塊。”
作為陜西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豐園果業不僅守護著珍貴的種質財富,更積極推動資源共享與技術普及。企業依托“陜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平臺,每年接待周邊果農、農業院校學生數千人次,通過現場教學、技術培訓等方式,將種質資源利用技術和新品種種植技巧送到人民手中。同時,企業還加入多個行業聯盟并擔任理事單位,在更大范圍內推動李杏產業的技術交流與協同發展,讓300份種質資源的價值在產業升級中得到充分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