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儲能政策密集落地 市場化與規范化協同推
來源:
發布時間:2025-11-10
2025 年 10 月儲能政策密集落地 市場化與規范化協同推進產業升級
2025 年 10 月,國內儲能領域政策迎來密集發布期。當月全國共出臺儲能相關政策 62 項,其中國家層面 7 項、地方層面 55 項,涵蓋發展規劃、市場監管、技術標準、用戶側應用等多個關鍵領域,為儲能產業從規模化發展關鍵期向全方面市場化和成熟產業生態階段轉型筑牢制度基礎。
國家層面錨定戰略方向 筑牢產業發展底線
10 月 28 日發布的 “十五五” 規劃明確提出 “科學布局抽水蓄能,大力發展新型儲能”,將儲能正式定位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環節,標志著產業發展進入國家戰略指引的新階段。
市場秩序治理成為本月政策重點。10 月 9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公告,直指價格無序競爭問題,要求經營者以生產經營成本為定價基礎,嚴禁低于成本報價競標。對于提醒告誡后仍未規范的經營者,將開展成本調查和價格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完善的懲戒措施為儲能產業 “反內卷” 提供有力政策支撐。
安全與標準體系建設同步推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達《電能存儲系統用鋰蓄電池組安全等級評價規范》等 19 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其中儲能電池安全等級評價規范由寧某時代、比某迪等行業率先參與起草,將為儲能設備安全筑牢技術防線。此外,國家能源局發布用戶側涉網安全管理通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新能源及儲能利用納入算力標準體系,多維度夯實產業安全發展基礎。
地方政策多點發力 細化落實國家戰略部署
地方層面以 55 項政策的密集出臺,形成覆蓋發展規劃、電力市場、用戶側應用、補貼支持的全方面落實體系,呈現區域特色鮮明、落地舉措具體的特點。
發展規劃類政策占比達 20.97%,成為地方政策核、心發力點。河南省明確 2030 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目標 1500 萬千瓦,新建項目原則上不低于 20 萬千瓦時;河北省公示 97 個多元技術路線獨、立儲能試點項目,總規模達 13.82GW/47.03GWh,涵蓋磷酸鐵鋰 + 鈉離子、全釩液流等多種技術組合;云南省推出 3 個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項目,合計風光容量 47.875 萬千瓦,推動 “新能源 + 儲能” 協同發展。廣東珠海、福建莆田、浙江杭州等多地也結合本地產業基礎,明確了儲能產業發展路徑與重點項目布局。
電力市場改、革持續深化,19.35% 的地方政策聚焦這一領域。江蘇、湖南、天津、陜西等省份明確 “不得將配置儲能作為新建新能源項目核準、并網、上網的前置條件”,打破市場準入隱性門檻;河北、寧夏、青海等省出臺電價競價細則,河北南網風電、光伏競價上限為 0.3644 元 / 千瓦時,冀北電網為 0.372 元 / 千瓦時;西北區域專門出臺新型儲能交易專章,允許獨、立儲能電站參與集中競價、掛牌等市場化交易,福建則完善綠電交易機制,實現電能量與綠證價格分開結算,進一步健全儲能市場化收益機制。
用戶側政策創新亮點突出,9 項相關政策涵蓋分時電價、綠電直連、虛擬電廠三大方向。山東、湖北、浙江三地率先出臺綠電直連政策,推行 “以荷定源” 原則,湖北省明確 2030 年前新能源年自發自用電量占直連負荷總用電量比例不低于 35%;河北、浙江優化分時電價機制,冀北電網在 11 月至次年 1 月新增 12:00-15:00 深谷時段,浙江延長高峰時段至 7 小時,引導用戶側儲能合理充放電;江西、江蘇蘇州布局虛擬電廠建設,江西省提出 2027 年虛擬電廠調節能力達 100 萬千瓦、2030 年達 300 萬千瓦的目標。
補貼與容量補償政策精細準確發力,為產業發展提供直接支持。西安市對配儲比例超 20%、時長 2 小時以上的 1 兆瓦及以上光儲項目,按儲能功率給予 0.1 元 / 瓦補貼;貴州省對 3 個煤礦儲能應急電源項目發放獎補資金 439.36 萬元;浙江省紹興、杭州、金華等多地公示電網側儲能容量補償項目,在金華武義項目規模就達 200MW/400MWh,有效穩定市場投資預期。
監督管理政策持續加碼,筑牢安全發展防線。河北省要求電網公司嚴格電化學儲能電站并網驗收,杜絕 “帶病并網”;河南省明確產能 200MWh 及以上的鋰電池生產單位、30MW/30MWh 及以上的電化學儲能電站納入消防安全重點監管;內蒙古推行儲能產權 “一地、一碼、一證” 全生命周期登記管理,構建全流程監管體系。
政策協同發力 推動儲能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5 年 10 月的儲能政策體系,呈現國家戰略指引與地方創新實踐相結合、市場化導向與規范化管理相協同、技術創新與場景應用相促進的鮮明特征。國家層面通過戰略定位、規則制定和標準完善,為產業發展劃定方向、筑牢底線;地方層面結合區域實際,在項目落地、市場機制、應用場景等方面推出具體舉措,形成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良好格局。
從政策導向來看,儲能產業正加速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價格治理、電力市場交易、綠電直連等政策的落地,將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多元技術路線得到鼓勵,安全標準不斷完善,將推動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用戶側應用場景持續豐富,虛擬電廠、綠電直連等新業態加速涌現,將拓寬儲能產業發展空間。
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地實施,儲能產業將逐步形成 “戰略有定位、市場有機制、技術有標準、應用有場景、安全有保障” 的高質量發展生態,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堅實支撐。未來,隨著政策效應的持續釋放,儲能產業有望在市場化、規范化、智能化的道路上實現更大突破。